2021中国经济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2021年01月26日  |  来源:广州日报  |  阅读量:7179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想请您谈一谈对这八项任务的看法,对您来说,哪些内容最让您关注?

沈国兵:我认为,这八项重点任务可以归结为4个显著的着力点:一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安全问题,二是畅通双循环的堵点和扩大内需问题,三是高水平开放和有效落实高标准协定问题,四是解决好民生问题。

相比来看,解决科技创新和产业安全问题,就是解决“卡脖子”难题,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任务;畅通双循环的堵点和扩大内需问题,这是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中遭遇的堵点,提升贸易和投资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高水平开放和有效落实高标准协定问题,这也是中长期内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解决好民生问题,这是解决2021年所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脚点。

张燕生:八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首先涉及到提升创新链支撑能力,如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强化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为2.2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突破6%,但与发达国家普遍15%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构建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流共性技术和公共技术平台,需要加大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营造更具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跨境创新网络,使得研究经费投入取得更高的效率。

重在解决供需两侧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去年以来,党中央特别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并提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如何看待这样的政策安排?

张燕生:要解决我们消费、储蓄、投资的重大制度安排,实际上还是要推动需求侧管理、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需两侧的短期稳定增长、中长期结构和体制性障碍等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首先,提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是当务之急。2019年、2020年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但老百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下一步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支点,创造出来的蛋糕要给老百姓分配更大份额。老百姓手里的钱越多,消费能力越强,国内大循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就越强。

其次,要解决老百姓花钱的后顾之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都提出,要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其中,社保各地统筹变成全国统筹,是解决后顾之忧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加快城乡统筹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解决老百姓消费后顾之忧的重要之策。

沈国兵: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要有就业、有收入。在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同时,需要优先强调扩大就业、增加企业和居民户的收入。由此,稳外贸、稳外资,拓展贸易和投资新业态,充分挖掘消费和投资潜力,变得尤为重要。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发挥供给侧+产业政策推动作用。通过产业布局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网购平台和电商的运营,通过培育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来催化国内外消费潜能。二是发挥需求侧新业态牵引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行业与5G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大文化、大健康等新型消费。三是精准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发展,需要对行业和企业进行有效分类,对于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可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可实施“输血”政策,以期更好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四是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作用,大力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激活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五是实施有效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通过纳入家庭支出考量、强化个人所得税阶层的细化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不断增加中等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比重。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种子和耕地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在您看来有何深意?提出了怎样的工作要求?

张燕生:种子问题和耕地问题实际上事关粮食安全问题,14亿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饭碗是天大的事。

现在种子安全问题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国外一些大的垄断性种业公司对中国几千年积累的优良种子或并购或遏制。比如,全球大豆贸易量约1.5亿吨,我国进口了接近2/3。现代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农产品领域后,确实产生了像大豆、玉米、高粱等品种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我们传统农业有优良种子,但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创新经济、全球竞争形势。因此,要推动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因为一旦依赖了国外的种子,饭碗将端得不稳当。耕地也事关粮食安全。为此,每年中央都要强调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所以说,今年中央经济会议专门讲“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就是要确保粮食安全。

把握全球供需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东移重大机遇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中的鲜明指向。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广东、广州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如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对此,您有何建议?

张燕生:广东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开好局非常关键。首先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此,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很重要。尤其要处理好短期经济稳定、中期结构调整和长期体制改革之间的协调平衡、可持续性。对广东来讲,要做好构筑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这篇大文章,做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开局准备,做好深耕东亚生产网络,把握全球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东移重大机遇的谋划。

王廷惠:广州的起点和基础非常好,拥有超大城市的诸多优势和特色。未来,可以加强四方面工作。第一,要深改革,把改革牌打好。譬如,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政府治理体制的改革,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痛点堵点,以制度之长来补经济发展的短板。不妨借助国家级改革创新的平台,在制度层面上把方方面面有利因素集成起来、活力释放出来,在全省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中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要大开放,把开放的优势用好。在全球打出“开放广州”的品牌,向全世界展示广州的开放力度、开放姿态和开放精神。第三,要勇于创新。譬如,通过制度上、组织方式、具体模式和技术层面的系统创新,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不断进步。用创新的理念、思维、方法和视野,让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布局在广州落地,打开新的局面。第四,要厚植人才优势。譬如,广州大学城要把对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