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回应错误论调,读懂“一带一路”倡议
2018年11月13日  |  来源:人民画报 周 瑾  |  阅读量:4417
 

       《丝路瞭望》:做“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这些年,您最直观的感受有哪些?复旦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多个智库建立合作联系,他们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张家栋:五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到“一带一路”倡议能得到世界各国如此大的关注。就我个人而言,是有点意外的。之前我在外交部门工作的时候,我国刚刚开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我自己那时还有点担心没有响应者,现在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这些年来,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受到的欢迎超出我的想像。现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伙伴国家,都在认真地对接这一倡议。但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挑战也超出了我最初的想像。中国人一般认为,其他国家需要资本和相关技术,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有富余,其他国家自然会欢迎中国。但最终我们发现,一些国家对地缘政治等方面的担忧,压倒了他们对经济发展利益的需求。
  与复旦建立合作关系的智库,多数来自欢迎“一带一路”的国家,当然对“一带一路”持正面立场。一些国家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期待还远远超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设想。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自满:参加了合作体系的智库并不能自动代表这些国家的整体立场。并且,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一些新的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国家和智库的观点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不仅要与支持者开会,也要与反对者交流,更要与我国自身的发展利益相结合,才有可能得出真正有益的研究成果。
  《丝路瞭望》:的确如您所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逐渐从愿景成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也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质疑的论调也一直如影随形,您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声音?
  张家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通过各种论调抹黑“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包括“地缘扩张论”“经济掠夺论”和“环境破坏论”,等等。甚至还有人称,中国精心地实施“债务陷阱外交”(Debt-Trap Diplomacy),来人为地制造债务危机,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
  但是,这些论调有意忽视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原则,以及当今世界体系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平等原则,从不愿意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客观上,债务陷阱论有意无视另外一个事实: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务来源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最近被炒作的巴基斯坦债务问题,不是由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造成的。事实上,如果中巴经济走廊能够可持续地的运行,最终会帮助巴基斯坦增强出口能力,减轻债务压力。
  当前,“一带一路”项目容易受到质疑,除了项目自身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还与相关项目的运行特征相关联。重大基础设施性项目投资周期很长,从谈判、建设、运行、营利到收回投资,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谈判和建设这两个阶段,往往也是各种矛盾和负面因素容易集中爆发的阶段。因为债务产生了,但相应的收益和工作机会还没有到来。进入运行阶段以后,相关项目的积极影响才会开始出现。一些东道国家的国内政治环境,受到选举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容易因为政治问题而炒作“一带一路”项目的困难面。这需要中国、东道国和国际社会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态度。否则,简单地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困难面进行攻击,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丝路瞭望》:明年将会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您认为,那时将会有哪些议题是国外智库比较关注的?
  张家栋:国外智库关注的议题比较宽泛,只要是与中国相关的,都会受关注,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自己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力来源。
  总体来看,开放性、灵活性和市场导向,将继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则。只有把“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各地区组织的相关倡议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协调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才能以符合广泛利益、可持续的方式推行下去。
  我认为,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加透明度和包容性,“一带一路”就会越走越宽;只要我们坚持市场原则,“一带一路”就会可持续地走下去。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