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洪:多边主义、国际组织与可持续的和平发展
2020年12月01日  |  来源:人民论坛  |  阅读量:6439

另一方面,建设强大和有效的多边主义。75年来,联合国的目标和重点从安全扩展到发展又延伸到人权。但国际社会面对的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是联合国成立时所没有或不突出的问题。尽管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不断进行改革和改组,但尚未形成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系统性方案和制度性路径。或者说,国际组织主要是围绕国家性、国际性和传统性问题开展工作,而缺乏就非国家性、全球性和非传统性的挑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强大和有效的多边主义首先要找到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方案。在传统多边主义看来,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其首要目标是为成员国服务。国际组织框架下的合作和工作议程是“国际”的,以解决“国家间”的问题为首要目标。然而,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国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因而更需要全球合作。同时,国际组织也不仅是成员国开展多边合作的平台,更应成为引领成员国进行多边合作的主导性力量。也就是说,国际组织要从国际合作的工具转变为主体。此外,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一直是多边合作的基本出发点。但从人类发展进程来看,国家毕竟是一个工具和手段,而非终极目标。未来的多边合作,无论是国际的、地区的,还是全球的,需要更加重视人的安全、尊严、平等和自由等价值性目标。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利益和价值之间的平衡。国际组织在推动普遍性价值、构建全球规范和伦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践行新型多边主义,改进国际组织机制,推动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

一是要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作为最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引领会员国推进全球议程、促进人类基本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是一个系统,包括主要机构、附属机构、专门机构、基金方案、研究训练、其他实体和相关组织。联合国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国际法等行动使命,在全球各地执行任务。除了193个会员国,各种跨国家、非国家和次国家的行为体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联合国的工作中。可见,联合国本身体现了多边主义的网络化和包容性。然而,当前联合国的规模和使命已大大超出创立者们的设想。从恐怖主义和金融危机,到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面临的挑战是系统性和根本性的。联合国的传统机制和议程已不足以应对这些跨国性和非传统的新型挑战。我们这个时代和世界需要一个升级版的联合国,以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中的核心地位。一方面,联合国的使命要从避免世界性战争转变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此,会员国要从“权力逻辑”,即大国拥有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和平与战争主要取决于大国,转变为“能力逻辑”,即那些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更有能力和贡献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另一方面,联合国的工作要从协调主权国家提升为服务世界人民。为此,联合国要从促进会员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上升为促进各国人民的价值和人类的共同价值,从国际合作的平台和机制转型为全球治理的平台和机制。

二是要加强国际组织间合作。当前,在贸易金融、环境保护、难民危机、公共卫生和地区冲突等问题上,国际组织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在国际机制交叠不断增多、各种全球问题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国际组织间合作正成为多边合作的新范式。与传统的以国家为核心的国际合作范式相比,国际组织间合作具有提高国际组织的权威、整合有限资源、顺应全球治理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网络化的世界,主权国家虽然仍具有重要地位,但国际机制密度的增大将推动网络政治的形成,国际组织间合作将成为网络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联合国框架下人权、发展与和平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联合国系统内的国际组织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和多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和平行动方面,部门间、机构间、组织间的结构性合作和预防冲突、维持和平、建设和平的过程性合作构成国际组织间合作的主要内容。国际组织间合作作为国际合作的新范式,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开展全球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但是,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体,国家间合作仍是国际合作的主导范式。而且,国际组织间合作的成效还有赖于主权国家的支持。尽管如此,国际组织间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值得重视,并且有待加强,从而为多边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张贵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国际组织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AZD099)阶段性研究成果。)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