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山:中非合作论坛二十周年:历程、成就与思考
2020年10月13日  |  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10期  |  阅读量:4482

冷战结束之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教授曾预言:在21世纪有资格站上世界舞台的经济体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他没想到,中国在21世纪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没想到,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发布的《评价世界领袖(2018)》报告显示,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中国领导力的认可度达34%,高于美国的31%,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领导力认可度第二次超越美国,创下中国10年来新高;他更没想到,2020年美国已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并且将中国摆上主要竞争对手的位置,特朗普总统更是将摆脱对华依赖作为2020年的竞选承诺之一。

对美国而言,与中国竞争的结果不仅将影响自身经济发展走向,而且关乎所谓“模式之争”,即认为其一旦被中国超越,将丧失自身霸权地位。尽管这只是美国的单方面认知,但对认识当代世界政治至关重要。受这种认知影响,发展中国家似乎成为中美争夺的重点地区。因此,客观评估这一认知对中非关系的影响十分重要。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中非合作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在继续促进中非合作的同时,客观认识和把握国际局势,趋利避害,使中非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中非合作论坛:历程、成就与辨析

中非合作论坛已走过二十年历程。虽然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论坛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从论坛的缘起、成立到合作过程,从宣言和行动计划到各项举措的落实,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中非双方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特点。中国学者沈晓雷指出,“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它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源自中非双方共同的需求。”他从论坛发展的角度,将中非合作划为三个阶段。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到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000—2009年)为第一阶段,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内容从以贸易为主到贸易与投资并重。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到约翰内斯堡峰会(2009—2015年)是第二阶段,合作内容在继续深化经贸合作基础上加强人文交流。约翰内斯堡峰会至今(2015至今)是第三阶段,合作内容在经济领域从产能合作拓展到产业对接和共建“一带一路”,和平安全合作成为重要合作领域,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成为合作新亮点。

应该看到,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和顺利发展得益于世界趋向和平发展及发展中国家希望团结互助的大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非双方日益认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及优势,非洲方面率先提出建立论坛的建议。从中非合作论坛的提出与成立及每次会议的筹备操作,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始终贯穿其中,双方的平等精神和合作诚意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非洲国家在中非合作论坛的酝酿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91年至今,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都选择非洲国家。1998年3月,唐家璇就任外交部长后访问了几内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和贝宁5个非洲国家。同年,毛里求斯外交部一位司长和其他非洲外交官在出席中国举办的非洲法语国家司局级外交官研修班时提出在中非关系方面,希望建立“一国对多边的伙伴关系”(One To Multi Partnership)。埃及资深外交官、曾任非洲统一组织要职的艾哈麦德·哈加戈(Ahmed Haggag)代表非洲统一组织出席1999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非洲艺术大展活动时,明确提出中非之间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议。1999年,马达加斯加外长利娜·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Lila Honeta Ratfandrihamanana)访问中国。这位出身于文学世家的女外长学识渊博、视野开阔,非常重视中非关系。在与唐家璇外长会谈时,她提到非洲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机制性合作平台,因此提议建立一个论坛,以巩固中非友好关系,加强中非合作。可以说,非洲有关人士的多次推动为最终促成中非合作论坛的启动和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论坛筹备和议程操作体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官员在每次论坛前均会拜访非洲国家相关人士,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双方商议后确定合作领域。论坛操作过程也由双方共同完成。论坛一般由中非双方推出共同主持人,会议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轮流举办,充分体现了平等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对大国对非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1993年成立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前五届均在日本举行。非洲国家向日本提出应向中国学习,适时在非洲举行,遂主办方决定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肯尼亚举行。在中非合作论坛举办过程中,中非国家领导人充分发表意见,就双方合作领域展开广泛讨论和协商。

第三,论坛会议成果的落实充分体现了双方务实合作的风格,使中非合作论坛在过去二十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协助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建成铁路和公路里程均已超过6000公里,建成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便利了非洲交通,促进了非洲工业化进程,提升了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在民生领域,中方迄今已援建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近5年共培训非洲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次,分布在各行各业,为增进非洲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作出重要贡献。在贸易投资方面,2019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1100亿美元,37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为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中方已累计派出医疗队员2.1万人次,迄今在非洲各国医治病患2.2亿人次。更重要的是,论坛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正确义利观,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强人所难;注重倾听非洲声音,尊重非洲意愿,契合非洲需要。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18年来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非合作有利于和平安全,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非合作成就非凡,也经受了各种考验。最为突出的一次是非洲联盟总部会议中心建成后的谣言事件。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国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作出的承诺,以支持非洲地区一体化进程。2009年6月,该项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启动,2011年11月竣工,由一栋20层的办公主楼、一个可容纳2505人的会议中心以及一栋有31个小会议室的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这是中国继坦赞铁路之后对非洲的最大援助项目,共投入8亿元人民币(约合1.237亿美元)。中非双方将这座配备各种先进设备的大型建筑视为双方传统友谊的象征。然而,这一标志性建筑却被某些法国媒体渲染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宣示,并掀起炒作“中国殖民非洲”的新一波浪潮。个别西方媒体在2018年非洲联盟峰会召开前夕恶意炒作“中国借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对非洲联盟窃听”的谣言。英国《金融时报》以耸人听闻的标题《非洲联盟就黑客攻击总部指责中国》发布了虚假报道。文章纯属臆测,通篇无法提供任何非洲联盟官员就相关事件对中国的指责。这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歪曲报道竟被法国《世界报》等转载。对此,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指出,“这完全是制造谎言,挑动是非。非洲联盟认为中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中非关系不可动摇,非洲联盟与中国的共同任务是加强合作,增进双方人民福祉。这样的谣言绝不会损害中非关系,也不会让我们分心。”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图为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及综合办公大楼。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