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华:《道德经》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020年09月22日  |  来源:《亚太发展研究》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国别与区域研究论文专辑第8卷  |  阅读量:5488

老子《道德经》倡导国家领导人按照“道”处理国际关系,不要用武力逞强世界,反对那种企图用强力、武力、暴力征服天下的野心和行为。他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意思是说,天下国家按照“道”做事,不依靠武力解决问题,就会兴旺发达;天下国家不按照“道”做事,动则使用武力,就会祸患无穷,罪过无边。“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意思是说,用强力妄为做事情必定失败,出于私利操纵把持权力必然失去权力。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依靠强力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出于私利而运用权力,所以不会失去权力。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说,想要治理天下而用强力去做,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天下神圣的人民,是不可以违反他们的本性而用强力统治的,也是不可以违反他们的本性而用强力掌握的。用强力统治一定会失败,企图用强力掌握天下必然会被抛弃。

老子深刻批判了依靠兵力逞强天下穷兵黩武的做法。他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意思是说,用“道”管理国家的人,不靠兵力逞强天下。军队打过仗的地方,必然荆棘满地,满目疮痍。大战之后,必然会出现荒年。兵力强盛而穷兵黩武就会走向衰败,因为穷兵黩武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灭亡。人类历史的无数实践证明,那些力图用武力称霸天下的国家,无一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走向失败和灭亡。

关于用兵,老子曰:“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意思是说,兵者是不祥之器,不是君子的器物,只有在自我防卫的时候不得已而使用它。防卫胜利了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因为战争胜利而自以了不起就是乐于杀人。乐于杀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关于国家安全,老子主张国家要有自我防卫能力和智慧,智勇双全地战胜侵略者。他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意思是说,善于作将帅的人,不妄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人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与敌人正面硬打硬拼。对于来犯者“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意思是说,对待侵略者,将要收剑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一些它。以柔弱战胜刚强。

第三,关于开放创新、包容互惠

习近平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老子《道德经》十分推崇天下各国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他用天地长久的比喻阐明这些道理。他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地长久,因为它们不只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圣人”把自身放在众人的后面,反而能赢得众人的拥护。把自己置之度外,其生命反而能得保全。不自私自利,反而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他还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大“道”护养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万物归附于它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其为伟大。由于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老子的这些话阐明了“大家一起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涵义。

第四,关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习近平说:“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江海之博大揭示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道理。他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百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说,江海之所以为一切河川流水所汇往,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能为一切河川流水所聚会。因此,为政者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词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之后。有“道”的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却使人民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不感到有所妨害。因此,天下的人民乐于拥戴而不厌弃。因为他不同人民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老子既赞赏了“千条江河归大海”的海洋之气度,又阐明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意蕴,告诫国家领导人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要与民争利,要尊重各国民族和人民。

第五,关于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习近平指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老子《道德经》强调“道法自然”,人类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上的万物。他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知觉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意思是说,万物蓬勃生长,循环往复。认识了规律就叫做“明”。不认识规律,盲目乱干就会有“凶”的结果。认识规律才能一切包容,一切包容才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

老子还用水的品格倡导人们做上善之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住安于卑下,存心沉静而深不可测,与人相交友爱无私,说话真诚守信,为政能把国家治理好,办事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行动能够把握时机。

总之,老子《道德经》倡导各国按照“道”行事,他说,“执大象,天下往。”意即谁掌握了大“道”,天下人都来向他投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以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态度去有志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去当作有味。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自为大,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大道至简”。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并非鸿篇巨制,但却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的《道德经》、《易经》、孔子的《论语》等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作,其中蕴涵的和谐、仁、义、礼、智、信文化价值观历经两千多年流传至今,融化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民族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谐思想为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根源。

当今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依然存在,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冷战思维、斗争哲学在一些政治领导人和精英脑海中依然存在。面对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世界,重温老子的《道德经》,弘扬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建设和平、合作的国际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经》的和谐思想不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而且为人类跳出战争的怪圈,走向和平、合作、和谐的未来提供了指路明灯。(注释略)

(张利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基金项目“和谐思想与中国外交”(项目编号:2014WKHQ016)阶段成果。)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