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向英、贾中正: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俄经济互补性
2019年05月24日  |  来源:国际研究学部  |  阅读量:2998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政策表现出强烈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色彩。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多边主义时,美国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问题,最大化地谋取自身利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在国际经济领域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众矢之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因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俄关系恶化,使俄罗斯正遭受来自美欧等西方国家制裁的巨大外部压力,且在短期内这种态势难有根本性改观。无论在全球战略层面还是国际经济层面,中俄两国均有充分的理由和动力加强战略合作,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中俄深化经济合作的战略考量

中国、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主要国际架构与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三国间的战略博弈必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特朗普政府同时对中俄进行战略挤压的大背景下,中俄深化各领域合作,特别是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是大势所趋。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017年12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首次将中国和俄罗斯明确视为“竞争对手”,预示着中美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美国对华政策由过去的“接触”(engagement)调整为“规锁”(confinement)。接触政策的实质是接纳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并让中国逐步成为分担国际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相较于“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规锁政策的核心则是要规范中国行为,锁定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和水平,运用综合手段,塑造中国的发展路径,把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增长极限控制在无力威胁或挑战美国世界主导权的范围以内。

在中俄美的关系中,美国基于自身超强的综合实力,主导着现行的国际规则和国际体系,掌握三国关系的主动权,整体上处于主导地位。针对来自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的竞争和挤压,中俄两国除了加强协调和合作外别无他选。

对中国而言,美国主要从经贸领域对中国进行刺激和挑衅,以期迟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达到阻止中国崛起的目的。在两国经贸摩擦不断的情况下,中方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不仅可以替补部分自美进口商品,缓释来自美国的贸易争端压力,还可以强化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提升两国的战略互信水平。

对俄罗斯而言,亟须开发新的潜能和动力,以扭转乌克兰危机后,由油价下跌、卢布贬值、外资撤离、制裁掣肘等综合原因带来的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俄罗斯需要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兴建高标准基础设施,加快高科技产学研对接,扶持和培育新的产业链,改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和俄罗斯在双边经贸、地缘政治、国际事务等领域的诸多议题上立场一致或接近,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更易寻得共识,成为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石。中国与俄罗斯加强战略互信,提升全面战略协作水平,在各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深化合作亦在情理之中。

二、中美俄经济联系比较:一个贸易结构的视角

经济合作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压舱石,中美关系如此,中俄关系同样如是。中俄贸易结构与中美贸易结构有明显不同,有些领域可以替代,有些领域则难以实施。应保持在传统经贸领域的合作势头,在扩大双边贸易额的同时,逐步改善双边贸易结构,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挖掘并扩大在粮食领域的合作。在大幅减少自美国大豆等农产品进口的情况下,中国可以转而开拓与俄罗斯的粮食合作,放宽来自俄罗斯的粮食进口。鉴于粮食种植和收获具有的周期性特征,中国可以与俄罗斯提前签订预采购协议,鼓励俄罗斯大规模种植优质大豆等农作物。这既可满足中国对大豆等的需求,多元化进口来源,又会刺激俄罗斯种植大豆等粮食的积极性,扩大中俄货物贸易规模。

除此之外,还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合作开发,将该地区的农业用地出租给中国公司,供其用于种植大豆等农产品。中国企业还可考虑在俄罗斯境内投资建立大豆加工联合生产企业,以扩大俄罗斯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出口额。

提升军品贸易份额。俄罗斯的军工产业是与其能源出口并驾齐驱的重要经济支柱。长期以来,中国是俄罗斯武器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这与中俄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密不可分。未来,中俄应继续加强两军战略沟通协调,完善业已实现的合作机制,拓展军事和军事技术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携手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中国应根据自身国防需求,加强与俄罗斯在尖端舰载飞机、精密雷达和隐形技术反舰导弹和海基防空导弹等方面的贸易谈判,推动两国在军工高科技领域的长期稳定合作。

消除贸易壁垒。中俄之间存在着贸易配额和进出口管制等问题,是制约双边贸易增长的结构性因素。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后,俄罗斯主推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区域自由流动,然而俄罗斯对与中国构建自贸区始终心存疑虑,欧亚经济联盟给予中国的贸易关系也是“非最惠国待遇”,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

加大本币结算。鉴于中俄持续增长的贸易和投资规模,双方应尽快商讨本币互换协议,并扩大互换的规模,这不仅可为两国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且有利于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中俄还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加速实现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与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对接,以规避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制约。

三、拓展中俄经济合作新空间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俄罗斯提议,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得到中国的支持和认可。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俄罗斯高居“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榜首,成为与中国政策沟通最为频繁和资金融通最为顺畅的国家。

然而,从数量和质量上,目前带盟经济合作还远远落后于双方预期,中俄经济合作还有新的空间需要挖掘:一是进一步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为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战略指引。二是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三是在多边框架下增进沟通与协调,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四是将能源合作扩展至全产业链,并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五是深化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

在中美贸易战可能迁延日久的背景下,中国要加强与俄罗斯多领域、高水平合作,特别是经贸领域务实合作,求得战略上的稳定和平衡。中俄对接有机遇,也有障碍,克服障碍将为中国带来更多机遇。坚持市场化运作,逐步消除中俄两国乃至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壁垒,降低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同时协调中俄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行动,应成为中俄经济对接的基本原则。

应抓紧制定各项对接措施,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从实践中提取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对接中,让中俄经济的大船行稳致远,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而推动区域与全球多边合作,在全球贸易和投资管理方面,形成并推广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规则与实践,是带盟对接的战略目标。无论从现实利益诉求来看,还是从长远战略协同来看,中俄两国关系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欧阳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中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摘自《欧亚经济》2019年第1期《战略、结构与空间: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俄经济互补性研究》。)


回到顶部